自11月1日起,臺積電工程師搭包機飛往美國亞利桑那州廠Fab 21 ,表定每2周1班、共6班包機陸續前往亞利桑那州廠區,以每班飛機300人(含家屬)、平均1家3口估計,1班飛機至少載走上百名工程師。業界認為,這將是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史上規??涨褒嫶蟮囊淮稳瞬胚w移。
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Fab 21
《風傳媒》采訪一名準備前往鳳凰城的工程師Cris(化名),分享為何愿意派駐美國廠?以及派駐美國廠的薪資福利誘因。他表示,雖然美國消費物價和稅率高,臺積電給予赴美員工底薪加倍,吸引力并不算高,但去美國體驗人生才是重點,而且未來在公司升遷的潛力也大過其他人。
為此有臺灣地區媒體人陳鳳馨于節目《風向龍鳳配》示警,臺灣地區的半導體人才正在被掏空。
陳鳳馨表示,臺積電第2架包機也在近日飛往亞利桑那州,第1座工廠的移機典禮將于12月進行,之后就會進行試產和量產。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,第2個廠是3納米,應該是談得差不多了,《商業周刊》更拍到第2個廠區的地基已建設完畢。陳鳳馨表示,亞利桑那州的第2個廠區,建設時間將比第1廠區更加快速完成,第2個廠會不會需要更多的臺積電員工,這是個問號。
陳鳳馨指出,臺積電至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設廠,已是近2、3年最大的新聞,之所以《商周》的照片會引起軒然大波,是因為臺灣人發現,美國要的不是臺積電去投資、砸錢,也不是5納米、3納米這些最先進的技術,美國要的還包括了臺積電的人才,要錢、要技術,也要人才。
陳鳳馨表示,也許1000人對于共有10幾萬工程師的臺積電來說,似乎并不是這么多,只是這一批人是最頂尖的工程師,且未來將持續有包機將臺灣的頂尖人才送往美國,對于中國臺灣民眾來說,感受就會特別強烈。
臺積電為什么要這么做?陳鳳馨分析,之前不管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或張忠謀,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都提到,晶圓代工在美國生產非常不劃算,不只成本會拉得很高,更最重要的是沒有足夠的人才。第1,沒有足夠熟練的高階工程師,因為美國本來理工人才就不多,愿意投入到半導體的人也非常有限,雖然亞利桑那州為了吸引臺積電投資,在附近的幾所社區學院開設了半導體課程,但訓練的是第1線技術人員,而不是現場可以解決問題的工程人員,終究還是有差距,所以美國很難挖掘到這么多足夠的工程師,這本來就是臺積電當初擔心的事。
陳鳳馨指出第2點,美國的工程師不愿意輪班。但晶圓一旦上線后,必須要24小時運作,且那不只是輪班問題,還需要隨call隨到。隨call隨到在新竹的科技公司其實很常見,客戶臨時有需求,或者運作上突然出狀況,必須要在多少時間之內立刻趕回公司或工廠,一定會有一些輪著接電話的人。要有現場的輪班人員,也要有隨時接電話的人員,這些事情對美國人來說是不可思議、無法接受的事情。短期之內也無法改變美國的文化,所以臺積電干脆直接在臺灣搬人才過去,可能速度還比較快一點。
陳鳳馨提到,早期臺灣是用勤勞的人力,有很多加工出口區,當時的加工出口區對臺灣的經濟成長幫助非常大,也確實形成了1種模式,所有發展中國家開始藉由加工出口區或者輕工業區,慢慢發展出累積資本、技術的能力,當時臺灣成長的模式,給了全世界發展中國家一個重要啟發。第2個就是人才,到了1980年,早年從頂尖大學去美國留學的這批人,在科技發展的導向之下,以及美國當時發展「水平分工」的趨勢之下,過去是「來來來,來臺大;去去去,去美國?!乖?980年代之后,變成「來來來,回臺灣」風潮,人才回來臺灣,聚集出新的產業模式,將「技術密集」在臺灣落地生根。
陳鳳馨解釋,人才庫沒有那么多、熟練的人才更少,基于以上2點,臺積電必須這樣子把人才一批批搬過去,且未來如果還會有第2個廠區,第3個廠區需要人才的時候,臺積電都只能從臺灣地區搬。
陳鳳馨指出,將來可能會有臺美工程師相互比較的問題,臺灣工程師除了技術上非常熟練、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之外,肯吃苦、肯輪班是相當重要的原因。但當臺灣工程師發現美國工程師不愿意輪班,也不需要隨call隨到,這件事情的不平衡,隨時會爆發出來。隨著臺灣一批批人才去美國,會形成「慢性失血」的狀況。
「今天不面對,明天真的會后悔?!龟慀P馨表示,這才是在看到包機的場面時候,應該要深深思考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