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彭博社以名為“對不起,美國!400億美元買不到芯片獨立”專文表示,臺積電美國設晶圓廠的計劃僅是杯水車薪,不會改變游戲規則,潑了拜登認為半導體制造重返美國一盆冷水。
臺積電本周宣布進度符合長期計劃,購買的亞利桑那州土地面積,足夠蓋6 座芯片廠。第一座2020 年5 月宣布,2024 年營運,第一期投資額120 億美元。
上面那點其實有點用詞不當,因包括9 年營運成本,不只是通常引用的大規模資本支出。之后臺積電又宣布,第二座晶圓廠2026 年開始生產,總預算升至400 億美元,幾年內還將宣布第三、第四和第五座晶圓廠時程。
還可留意技術升級進度。臺積電將亞利桑那州第一座晶圓廠技術由2020 年5 納米升為4 納米制程(N4),當時7 納米制程最先進,隨著產業進步迅速,之后升至數字更小、技術更先進的制程。
臺積電4 納米制程早在臺灣地區量產,比美國早兩年多。臺積電最新3 納米制程2026 年才于亞利桑那廠量產,同樣技術2023 年臺灣廠就會量產。換句話說,美國落后兩到三年或一到兩代技術。
同樣重要的是產能。據規劃,臺積電亞利桑那廠每年生產60 萬片晶圓,聽起來很多但其實很少。臺積電2021 年共生產晶圓逾1,420 萬片,2022 年有望達1,540萬片12 吋晶圓。如果保持過去5年8.1% 年平均成長率,到2026 年臺積電年產量將達2,100 萬片,亞利桑那州產量僅占全球產量2.85%。
美國客戶2021年占臺積電營收64%,僅蘋果就貢獻了26%??紤]到新技術價格上漲、蘋果是先進節點主要買家,iPhone就占臺積電20% 產能。如果蘋果完全在美國本土采購芯片,臺積電就需將美國產能擴大7 倍,但可能不會達成。其他美國客戶如英偉達、高通和AMD 也想采購美國制造芯片,若要完全滿足美國客戶的本土制造芯片需求,臺積電需花費約1 萬億美元。
文章強調,臺積電最新公告都給了各方一些牛肉,拜登雖相信美國高科技勞動力,但忽略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(Morris Chang)不太看好美國競爭能力。張忠謀曾說:“一開始就缺乏制造業人才,我們是在美國政府敦促下才做,最后才覺得我們應該這樣做?!?/span>
蘋果CEO庫克(Tim Cook)對臺積電新晶圓廠的熱情相當明顯。庫克說蘋果自己開發芯片,并交給臺積電新竹、臺中和臺南晶圓廠生產。正如預測,現在亞利桑那州這么多人辛勤工作,生產芯片都可自豪地印上「美國制造」標志。
計劃支持者及保護工廠的政府補助措施支持者會注意到,即使美國制造少量先進芯片也總比沒有好,某種程度正確,但也使美國卷入中國和中國臺灣的緊張關系。將研究、開發、企劃和營運留在臺灣地區,如果臺海關系緊張,技術支援等可能暫時或永久停止,代表切斷臺積電亞利桑那州所需的關鍵技術,美國本土產能還是微不足道。
芯片產業以驚人速度發展,臺積電的美國400 億美元投資,可能是520 億美元補貼芯片法案最大外國直接投資者,仍不足以確保美國建立自給自足的半導體產業,只是買下吹牛的權利。